9月21日,由中国饭店协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(杭州)国际美食博览会和第二十届中国(杭州)美食节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。在博览会的主论坛上,北京东方食品研究所所长刘光伟发布了“中国食品谱系应用普查项目”和“世界健康饮食指南”。
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单中,有8种食物遗产,包括法国食物、土耳其食物和韩国泡菜,但中国食物没有得到照顾。中餐是国粹,是世界知名品牌,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,具有很大的品牌价值。为了让中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中国饭店协会和北京东方食品研究所共同组建了中餐应用团队。刘光伟在演讲中分析了中国食品多次申请世界遗产失败的原因。他提到“中餐160年前走出国门,现在海外有三四万家中餐馆。中餐已经被很多不同国家的食客认可,每年至少有一亿人在海外吃中餐。那么,当我们看中餐的时候,为什么会有几个世界遗产申请不成功呢?有用技术的应用,有用产品和单一产品的应用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”基于这种情况,北京东方烹饪研究院和中国饭店协会在总结了全球餐饮相关项目后,启动了中餐谱系应用项目。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中餐菜品编制身份证,就是通过27位数字对菜品进行编码,让经典菜品有自己的定位。刘光伟号召全国各地的同事和厨师认领他们熟悉的菜肴的身份证,并参与中国优质产品的大规模库存。他强调“中餐菜谱,表面上看是菜谱。事实上,它们是我们国家的食物配方。如果这些东西丢了,那就可惜了。所以我们这次的工作,不仅仅是对遗产的申请,更是对中华民族美食传承的体验。”此外,本次论坛还发布了《世界健康饮食指南》。“健康中国”是我国自上而下呼吁和倡导的生存理念。目前,食物问题非常严重,餐桌上的食物是决定我们健康的基础。刘光伟的想法是“健康管理应该把握上游,而食物才是上游。吃了饭就少吃药。”2019年6月,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分论坛——食品科学论坛(Food Science Forum)上,北京东方食品研究所制定的膳食指南得到了集团20多个成员国专家学者的认可,被命名为《世界健康膳食指南》。
《世界健康饮食指南》将膳食分为进食前、进食中、进食后三个“时区”,强调进食前的“五个区分”,即区分进食者的地位、食物质量、食物性状、食物要素、进食季节;食物强调“六宜”,即食用的量、型、频、温、速、序六个方面的宜。吃完后强调“两个考验”,即两个方面,即外出就餐的考察和进食者状态的考察,其中进食者吃完后的状态和进食前的状态是同一个方面,既是终点,也是起点,从而形成一个循环,会伴随人的一生健康。《世界健康饮食指南》对传统与现代、东西方饮食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升华,从12个方面对饮食进行了指导,适用于地球上所有的村民。掌握它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,同时可以减少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,减轻国家医疗保险的负担。“每个人都需要食物,每一天,食物都是同源的,食物是为了长寿,食物是为了继承人”,这是76亿人的共识。这一共识将产生巨大的协同努力,这是解决人类九大粮食问题的动力和保证。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地球上每一个村民的每一份力量,让人类更健康,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美好!